校领导深入思政课堂一线 共探教学新范式引领学生成长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合署)发布时间:2025-10-27浏览次数:137

  金秋时节,思政育人正当时。近日,我校党委书记万健、纪委书记孙兵校长郑军分别走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同堂授课,以生动的教学实践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

  1021下午国际邮轮251303班的同学们在殷萌老师的指导下,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节课采用全新的“翻转课堂”模式,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围绕课程主题,自发组成小组,通过案例分析、短视频解读、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主动探索和深度思考的学习成果。殷萌老师在各组展示后进行了精准点评与系统总结,她引导学生从纷繁的现象中把握理论本质,将学生的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高度,完成了知识内化的“最后一公里”。

  万健书记全程观摩并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模式,为思政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真正让思政课活了起来、实了起来。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探究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这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一次有益探索,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1021下午在敏德楼314教室,校长郑军集运管理251301班和集运管理251302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深刻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课程以当代高校部分学生中存在的“空心人”现象为切入点,直击青年学子的思想困惑。校长郑军开篇即强调确立清晰人生坐标、明晰人生目的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授课中,校长郑军引经据典,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生目的”的经典论述双向溯源。

  校长郑军勉励学生们能以高尚的品德雕琢自我,如美玉般温润而无瑕,以充盈的学识和奉献的精神回馈社会,成就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彩人生。

  1023日上午,纪委书记孙兵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丁倩老师的课堂,全程认真听课,细致观察课堂教学环节、师生互动情况及学生学习状态,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课后,纪委书记孙兵结合自身此次听课的真切感受,分享了对当前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他强调,思政课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其本质目标,要始终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一核心目标来推进。这样才能让思政课摆脱传统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枯燥与刻板,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此次校领导深入思政课堂一线,是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思政课形式各异、侧重点不同,但共同彰显了学校对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张珊珊、陈思宇  初审:王丽华  终审:张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