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魁教授应邀来我院思政部指导交流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17-03-27浏览次数:585

3月22日,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思政部邀请到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魁教授来校指导交流。本次会议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举行,由思政部张威主任主持,参会的有陈友放教授、张连副教授、杨玲副教授,王丽华主任以及房安民、袁芳、周晶、薛莉等教师。



首先张威主任对来访嘉宾做了简要介绍。刘魁,安徽祁门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兼任省哲学史与科学史研究会副会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省哲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文化、生态文明与生态马克思主义。曾先后出版《物理主义与后现代生态科学观》(1996,兵器工业出版社)、《西方文明中的科学》(科学出版社,2006)等著作6部,并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或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多项。2002、2012、2013等曾多次去美英法等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

接下来,刘魁教授就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以及教学改革情况和我部门教师做了深入交流。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专职教师43人,其中在职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其余多为年轻教师。为创建全国一流马院,东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科为根、双峰并峙、顶天立地、争创一流”为学院发展目标。针对学生的不同学科背景,马院以专题教学为中心,案例教学和智库基地教学为两翼,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各门课程有机结合,不断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学体系。这种“变外在引导为内在融入”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此外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以价值原理构建为轴心,以网络化、数字化为抓手,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教学,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层面的12个关键词,分别录制了20余位教师的示范教学视频。教师通过录制视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悄然渗入学子们的内心,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最后,刘教授就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做了学术交流。“苏东”社会主义危机之后,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于重视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建设,而对其信仰的内力建设不够,或者说对于道德信仰、人性问题探讨的不够。刘教授认为信仰大致有宗教信仰、政治信仰、法律信仰、道德信仰四个方面。自启蒙运动、科技革命以后,宗教信仰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冲击,主要在个人信仰精神领域发挥作用,在社会领域的影响甚小。随着法治社会的推进,长期以政治信仰为依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应该不断深入到法律信仰。刘教授认为,法律信仰的发挥还要依托个体的道德信仰。因此21世纪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归根结底还要渗透到道德信仰领域做研究。

刘魁教授之行传递了大量的信息。从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部门设置、师资建设到思政课教学改革再到马克思主义信仰学科前沿问题,启发甚深。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科为根基,教学与科研双峰并势、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又要立足中国土壤(顶天立地),争创省级示范马院的标杆,凡此种种作为,为我院思政部的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参考和学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