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14-09-24浏览次数:178


课程代码: 000068

适用专业:本学院各专业

学分: 2 ( 0.5*4 )

课时 :32 ( 8*4 )

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学生众多关键能力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成人成才成长,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幸福。《心灵导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而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在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恋爱与性、情绪管理、压力与挫折应对、自我认知、生涯规划等方面正确认知,学会珍爱生命,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应对心理危机,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成人成才成长教育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2、设计思路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一共 12 章的内容,按内容的逻辑结构分为 8 大知识模块,总学时 32 学时。

第一大模块:总论,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观念。

第二大模块:珍爱宝贵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第三大模块:建设和谐人际,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大模块:把握爱的艺术,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第五大模块:应对压力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第六大模块:调控管理情绪,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第七大模块:认识完善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第八大模块:规划职业生涯,了解自己的择业心理,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生涯规划。

 

课程模块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时分配

总论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观念。

1.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基本知识。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    心理问题及其分类。

讲授法、心理测试法

1 .心理档案建立; 2. 人格问卷和 SCL-90 测试,课下完成)

4

珍爱宝贵生命

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1.生命的意义;

2.心理危机的表现;

3.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团队活动——我的生命曲线)

4

建设和谐人际

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1.人际关系概述;  2.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3.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讲授法、团体活动法

(团队游戏—信任之旅)

4

把握爱的艺术

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1.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2.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

3.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4.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讲授法、讨论教学法

(学生论坛—大学生恋爱与性)

4

应对压力挫折

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1.压力和挫折概述;

2.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与特点;

3.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4. 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讲授法、团体活动法

(活动:压力与挫折应对心理剧表演)

 

 

 

 

 

 

4

调控管理情绪

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1.情绪概述;

2.情绪特点及其影响;

3不良情绪的表现及调适。

 

讲授法、心理测试实训

(课下组织:情绪稳定性测试;焦虑、抑郁量表使用)

4

认识完善自我

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1.我是谁。

2、气质类型。

 

 

讲授法、团体活动法

 

4

规划职业生涯

了解自己的择业心理,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生涯规划。

1.择业心理

2.生涯规划

3.就业前的心理适应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职业生涯规划文案制作)

4

 

四、  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

    选用原则: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教材名称:《心灵导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编:刘红明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2、师资条件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有计划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团队教学,参与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加入教学队伍,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五、教学评价

1.考核、评价方式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查结合;实际操作考核与理论考试结合。

2.考核标准

    考试形式多样化,主要包括:闭卷、开卷、论文等形式。

    实践操作考核标准由任课老师现场把握和同学民主评议结合。

    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的成绩评定,占 30 %,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未进行期中考试的班级);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的成绩评定,占 20 %,期中考试成绩占 30% ,期末考试成绩占 50 %(进行期中考试的班级)。